English

打破好莱坞的垄断

2000-08-27 来源:生活时报 严敏 我有话说

世界电影的历史不是好莱坞一家的历史。事实上,自电影诞生以来,这门时代艺术就不只属于几个电影大国的专利。1906年澳大利亚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故事片《凯利帮的故事》;1925年,《战舰波将金号》为全世界带来了一个崭新学派——革命的社会主义电影;二次大战后,亚洲、非洲、东欧和拉丁美洲民族电影兴起,世界影坛初具多元化;1951年,黑泽明的电影清新的风格引人注目,更促使世界电影进入多级化时代。

不可否认,以好菜坞为龙头的美国电影凭其雄厚的资金、先进的技术、高效的营销和完善的发行网等,长期以来一直垄断着世界电影市场。在亚洲,韩国大幅度开放美国片的配额,本国片与其比例为1:7,从此电影业陷入萧条;香港电影也日走下坡,将“东方好莱坞”原有的亚洲市场让位于好莱坞;台湾更是全面竖起白旗向美国片投降;日本电影则早以美国化,成了美国本土外最大的海外市场。

面对好莱坞的大举入侵,许多国家都积极抗衡。除了政府资助、减免税赋、限制进口等外,各国影人都首先坚持本国的艺术传统,精益求精地拍摄高水准的艺术电影。例如俄罗斯的《西伯利亚理发师》、伊朗的《天堂的孩子》等;其次是不惜巨资拍摄堪与好莱坞媲美的卖座大片,例如法国的《高卢英雄抗敌记》耗资2.8亿法郎(合5000万美元),为法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制作,观众逾千万人次;再次是迅速开发和运用电脑特技,例如中国和韩国。意大利、法国和日本等则大力研制“数字电影”技术;此外,一些国家联合摄制共同关心的题材影片,汇集各国优秀的编、导、演、摄等方面人才,抢占市场份额。

今日之好莱坞,虽然偶有佳作,但已是江郎才尽,大多数影片都千篇一律,科幻+动作,暴力+激情。岁末大片《魔鬼末日》和新年大片《碟中谍·续集》均为一样的模式。除此之外就是鬼魂、灵异影片,如《厄夜丛林》、《第六感》等。

当今世界影坛总的态势是呈现多级化。即使在美国,除了好莱坞主流制片外,还有日益壮大的独立制片。在欧洲,除德国“新电影”继续扬威、法国“新新浪潮”和意大利“新新现实主义”重现光辉外,北欧的DOGMA95也颇受瞩目。该学派以手提摄影、外景拍摄、小道具、自然光和纪实、简约风格为特色,其第三部作品《米夫纳的悲歌》在第49届柏林电影节上获评委会大奖。土耳其电影也是欧洲影坛的一颗明珠,由女导演尤塔拍摄的《末路追逐》获最佳欧洲电影奖。该片通过两个青年的遭遇抨击了种族歧视,运镜极其优美。在非洲,除埃及电影继续风光外,马里也不可小觑。该国常住巴黎的名导西撒古所拍的《村落情》,以纪实手法拍摄了一个小部落的生活,旁白充满哲理。

在亚洲,随着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,经济全面复苏,各国电影业都有了较大发展,都拥有自己的学派以及国际级人物。像中国的张艺谋、陈凯歌,伊朗的墓亚罗米斯塔(“新电影”),日本的北野武、岩井俊二、枝欲和(“自我电影”),韩国的姜帝圭(“新浪潮”),印度的拉特南(“社会派”)等,如今在国际上都已颇有知名度,相信在21世纪里将有更出色的表现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